The Real Van Gogh-- The Artist and his Letters

Tuesday 6 April 2010




關於這次的展覽 大家都感到非常的excited

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能看到他的真跡

特別是能夠親眼見到那些他寫給弟弟 Theo Van Gogh 的信

真的是只能用震撼來形容


每一封信都有附上他的圖的草稿( sketches, 他稱為 croquis 或 scratches)

再加上說明還有一些畫圖時的感想跟想法

字跡工整漂亮 草圖也給我們一個整體的概念


看著他的書信真的是一種享受



從27歲才決定當一位畫家

到37歲結束自己的生命只不過短短的十年的時間

卻共畫了2000多幅作品 其中900多幅是油畫 1100是素描

並且深深的影響了20世紀的藝術 尤其是其著名的鮮豔色彩的使用和點彩畫的方式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1888]

令人感嘆的是

他這一生過的並不快樂

Vincent Van Gogh, age 18

感情生活的不滿足 物質上的缺乏

再加上焦慮症及日趨嚴重的精神疾病不斷的折磨著他

幸好Theo總是不斷的在背後支持他

Theo Van Gogh, age 16

不論是精神上或是物質上

今天我們能看到超過600封左右的信都是因為Theo小心翼翼的保存著它們

我們才能更了解這一位偉大的畫家


最讓我感動的是

Van Gogh 是一位非常認真的畫家

他認真的學習該如何畫圖

他真正內心最愛的就是畫portraits


但是為了學習色彩的使用 也很認真的畫了花和水果

"Irises" [1889]

另外 他也愛上了日本雕版的風格

他和Theo收集了很多日本雕版畫

並也影響了他的畫風

尤其是在"Blossoming Almond Tree"這幅畫裡清晰可見

"Blossoming Almond Tree" [1890]
在參觀這個展覽之中 我深深的對這位畫家感到敬佩
因為他從未看待自己為大師
而是當自己是一位學生
不斷努力的學習
他有多幅自畫像 但心酸的是因為他請不起model 卻又熱愛畫portraits

"Self Portrait" [1887]

到後期索性又畫起風景畫
但是跟早期的灰暗不同而是充滿了鮮豔的顏色

" Road with Cypress and Star" [1890]
整個展覽中 我對其中兩幅畫非常有感覺

"Van Gogh's Chair" [1888]


"Paul Gauguin's Armchair" [1888]
他們是Van Gogh 在 Arles 的黃色小屋裡等待Paul Gauguin 回來同住時畫的
雖然是兩張椅子 但其實他是以portrait 的角度來畫的
他自己的椅子是亮黃色 上面擺著煙斗和菸草
背景是象徵希望的洋蔥
Gauguin 的椅子則是擺放了蠟燭和兩本書
跟背景的燈相互呼應 整幅畫用Gauguin的風格完成
從這兩幅畫裡我感覺到他期盼著好朋友回來的心情
給他孤獨的生活帶來溫暖和希望
但遺憾的是 Gauguin再也沒有回來過了

到了展覽的最後我感動不已
因為我看見了一位畫家為了畫圖和活下去努力掙扎
這是他最後一幅畫作 未完成

"Crows in the Wheatfields" [1890]
畫中充滿不安
陰暗的天空和烏鴉象徵死亡

最親的弟弟也在他去世隔年離開了人間
留下很多令人讚嘆的作品和令人為之動容的兄弟情深的故事
後人將他們葬在一起 繼續未完成的對話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Thursday 18 March 2010

這世上就是很多事情讓人不勝唏噓,


就是很多事情讓人無法接受又必須去接受.

女人間的友誼, 可以好到山盟海誓,也可以恨之入骨..

女人間的關係, 可以是母女, 姊妹, 婆媳, 姑嫂, 密友,情敵..

每一種關係都微妙, 但是卻可以一個不小心,

就從密友變成情敵, 從婆媳變成仇人, 從姑嫂變成互不往來的陌生人.

女人的世界,男人不會懂,就連女人也不一定懂.

這之中最沒有爭議性的就是母女和姊妹,

因為家人永遠是最親的.

為什麼寫這樣一篇文章,

實在是看新聞上這樣的事情總是天天發生,

總是讓我在電視前義憤填膺.

拿婆媳來說,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很多事是外人不會理解的這道裡我懂.

但是我不懂的是,

那些婆婆在兒子媳婦離婚後拼命搶奪孫子的心態..

舉例最近某位知名台灣設計師, 兒子三番兩次在外拈花惹草,

婚姻維持幾年後終於無法再走下去,

我相信這對當事人是莫大的衝擊也是痛下決心後的決定,

在如此的情況之下, 你怎麼忍心再去跟媳婦爭孩子?

更何況錯的人是自己的不肖子?

更錯的是, 當記者訪問公公時問到兒子外遇的事,

公公竟然說: 叫她忍耐?!!

我當場氣到不行, 為什麼竟是這樣的回答而不是自責沒教好自己的兒子?!

再說, 婆婆自己也為人母, 難道你不懂當媽媽的心情?

小孩是自己懷胎十月再含辛茹苦養大的寶貝,

你自己能想像硬被拆散的椎心之痛嗎?

要是我將來不幸養出這樣的兒子,

我絕對是對不起人家哪還有臉爭小孩.

再拿密友來說, 最接近你的也最有可能變成你的敵人.

我很不願意這樣說, 自己也從不是這樣有心機的人,

但是這事情也是這樣血淋淋的發生了.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好朋友間的分享卻成為被拿來攻擊的利器.

雖然這樣, 我仍情願相信這只是有心攻擊我的人的特例.

因為, 我還有好多好多對我很真心的好朋友.

至於情敵,

我認為男未婚女未嫁,

人人都有談戀愛的自由.

但是, 千萬別去碰有婦之夫,

或許你現在仗著年輕貌美能夠吸引到別人的老公,

別忘記, 有一天你也會老,

如果你沒名沒份,

男人這種視覺性動物會再找尋下一個目標.

這時你才驚覺青春浪費在一個不值得的人身上,

再來哭天搶地卻沒有人同情你,

請問這是何苦呢?

我說,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不如好好善待自己, 善待別人,

多多行善, 多積陰德,

就是最好的保養品,

因為心腸好的人最美!













流行

Thursday 4 March 2010


最近復古風當道,

甚麼東西只要是舊的就是in.

想當初穿過的碎花裙, 格子衫,牛仔外套, 及踝靴, 報紙印紋的衣服,

鍊條小背包,各種顏色的絲襪.. 現在通通流行回來了.


流行 真是一個很詭異的東西,

當一窩蜂的人穿著同一種樣式,

就算是很怪的東西, 看多了也就理所當然甚至變好看了.

還記得小時候看著媽媽年輕時穿著貼身喇叭褲, 頭上戴一個粗髮圈,

不禁對著照片笑得東倒西歪問媽媽說那是甚麼褲子醜死了,

殊不知當時穿著AB褲的我比媽媽更好笑.

等大一點時,喇叭褲流行回來了,

才發現媽我錯了原來你當年是時尚女王.

AB褲是什麼東西讓人看起來腿又粗又短,

只有喇叭褲讓人腿又修長又細才是王道.

後來又流行麵包鞋,

不管是甚麼鞋, 舉凡涼鞋,靴子,布鞋..

鞋底都來個又厚又高而且是鞋頭鞋跟一體成形.

每個人都忽然高了8公分,

感覺自己不穿就是被比下去,就是俗包..

後來這風潮過後,每一雙都看起來俗不可耐,彷彿一穿就變台妹.

大家開始穿細跟高跟鞋,

鞋頭越尖鞋跟越高越in,

不過這流行本人天生平衡感極差無法跟隨,

只能穿著低跟鞋天天看著大家在搏命.

漸漸的,我看懂了這個定律,

流行大約每十年回來一次,

這讓很捨不得丟東西的處女座小氣鬼我如釋重負,

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或許會再把它翻出來再當寶貝一樣穿,

但這同時也給了我這購物狂買東西的藉口,

"反正我會穿它很久"!!!!

或許很多人對趕流行嗤之以鼻,

只選擇可以永遠安全牌的兩件式針織衫,

不寬不窄不短不長的褲子,

不寬不窄不短不長的裙子,

不太顯眼也不會出錯的灰色米色.

這也未嘗不可,

只是在我看來覺得如此一來生活中少了很多樂趣,

也讓人看起來永遠不太有趣.

經歷過這麼多流行款式下來,

如果你問我最喜歡甚麼,

那就非搖滾混搭風莫屬了.

雖然處女座的人不喜歡改變,

但這在我穿搭方面就完全不適用了.

天生叛逆的我不喜歡被定位,

更不喜歡被打扮成淑女端莊小公主.

偶爾為之搏取長輩歡心還可以,

但是天天那樣可能會對我造成難以平復的腦部損傷.

我喜歡今天休閒風,明天高貴風,後天運動風, 大後天叛逆風, 最後來個簡約風...

總之,我不喜歡被定位,我喜歡讓自己甚麼都能嘗試,

更喜歡發現"原來這件搭那件或是配上甚麼小物有如此異想不到的效果".

我喜歡蕾絲撞上帥氣的軍靴或皮衣的衝突感,

也喜歡T shirt 配上珍珠項鍊跟皮草的協調感.

嫌針織上衣沒甚麼特色?

那就圍上長圍巾搭件短褲或短裙露出一部份腿配上靴子馬上就變有型.

嫌T shirt配牛仔褲太普通?

那就搭上背心或戴上帽子圍一條特別的皮帶立刻就變焦點.

我喜歡排山倒海的流行資訊, 天天讓我來不及吸收,

也喜歡看設計師們的最新設計, 永遠讓我驚艷不已.

那,接下來要流行甚麼?

我想, 不久後我嗤之以鼻的AB褲跟俗到爆的麵包鞋就要回來,

那我會不會再穿?

我不敢肯定,

但是或許到時我又會覺得in到不行, 這就是流行有趣的地方.

下次, 我要記得回台灣時把多年前的碎花裙翻出來試穿一番..

最後, 我要大大感嘆設計天才Alexander Mcqueen 的英年早逝,

以及大大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偷算我的年紀. :)






















Monday 15 February 2010



早上起床,

下樓之後聽到媽媽在廚房忙東忙西的聲音,

爸爸爽朗的哈哈笑聲,

再加上果汁機的嘎嘎聲和播報新聞的聲音,

這就是我熟悉的一天的開始.

我的成長過程真的長時間住在家裡的時間就從6歲到15歲為止.

高中時我住校了三年,

天生有著反骨叛逆個性的我,

就算是回家度個周末也是往外跑,

很少待在家裡.

大學之後就是住到台中去了,

一住就是住了五年.(大學轉系因此念了五年)

對家的依戀大概是從大三開始吧,

忽然覺得很想回家,想念跟家人相處的時光,

不想一個人在學生套房裡度過冷清的每一天,

我開始每個周末都回家...

記得有一次全家圍在一起吃火鍋,

媽媽舀了一勺火鍋料往我碗裡倒說:

"來,小君多吃一點,平常吃不到"

我當下紅了眼眶飛奔到廁所狂哭,

一方面驚訝自己的反應,

一方面對這平常沒有得到的關心感動不已,

這同時也等於是宣告自己當年那個叛逆的小女生長大了,

能夠體會到爸媽永遠是對自己最好的人.

大學畢業後在家當了米蟲兩年才出國念書,

這當中似乎修補了一些當年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衝突,

也讓我重新體會到家的溫暖.

出國念書後,回家就只有寒暑假,

卻因為難得回國邀約不斷也很少待在家.

接著,念完書回國後約半年左右的時間,

就這樣結婚離開家了.

我這才發現,

原來女兒跟爸媽相處的時間竟然是這麼的短暫,

來不及好好跟爸爸聊聊天,

來不及陪媽媽多吃幾頓飯多陪她逛逛街,

來不及多幫媽媽洗幾個碗,

來不及做幾頓好吃的飯給她們吃.

當我體會到再也無法像以前一樣天天跟她們相處在一起時,

才後悔當年為甚麼要為了小事爭吵,

才後悔當年為甚麼不多花點時間在家裡陪爸媽.

現在,我多了兩個家.

一個是夫家,一個是我創造的家.

同時,我也多了兩個爸媽,

兩個半路殺出卻必須看待為比養育我三十年的爸媽還更重要的爸媽.

這是婚姻路上永遠都必須去調適的一環,

也是最難的ㄧ環.

當我在夫家洗碗幫忙端碗筷時,

更是自責自己其實沒有幫忙媽媽多少家事,

卻是奉獻在沒有曾經辛苦養育過我的家.

現在我奉獻我的ㄧ切在新的兩個家上,

久久回台灣一次看著爸媽又多蒼老一些卻無能為力,

想到自己無法為她們多做些甚麼就特別難過.

看著自己的女兒,

想到不知道她以後會不會也有像我一樣的體認而感到心疼.

一代傳一代,這世界不變的運轉的道理背後卻是如此的殘酷.

我能做甚麼改變它? 不能!

但是我想我可以盡我的力量,

讓我的女兒也能在一個溫暖的家庭長大,

把爸媽給我的愛傳下去.